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基差贸易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
发布日期:2025-08-20
作者: 曲峰 王敏
基差贸易作为一种创新的现货贸易模式,为实体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然而,由于其价格确定方式的特殊性,在司法实践中,基差贸易合同的性质和效力、违约责任、守约方实际损失、违约金金额的认定等问题常常成为争议焦点。笔者长期深耕期货公司和风险管理子公司的相关法律业务,根据目前的司法实践和自身的实务经验,本文主要介绍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开展基差贸易业务中需要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更好助力业务的顺利开展和公司的稳健运营。
一、基差贸易合同的关键条款
在基差贸易法律纠纷案件中,基差贸易合同的性质被认定为是现货交易还是期货交易是主要的争议焦点,为了减少被认定为是期货交易的可能性,建议风险管理子公司使用的基差贸易合同内容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一)约定合同目的和现货交付
建议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的目的是现货交割,而非现金结算或轧差结算。根据笔者对大宗商品交易行业的观察,目前大部分基差贸易合同中不会出现如此非常明确的表述,因为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基差贸易合同就是单纯的现货买卖合同,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该合同在法律争议案件中的定性存在争议。但是,根据笔者的司法实务经验,笔者建议可以在基差贸易合同中加入“鉴于条款”,比如加入“鉴于买方有购买某某货物的需求,经双方协商一致,对购买某某货物的现货达成本协议”等类似条款。另外,基差贸易合同中需明确约定交货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货物质量标准等条款,以体现现货交易的特征。
(二)明确交易标的和点价方式
基差贸易合同应明确交易标的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标准等信息,确保交易标的的明确性和具体性,亦明确交易标的的现货属性。同时,合同应明确价格确定方式。如果交易标的的价格为期货价格加基差,需明确具体期货合约、点价时间以及基差的确定方法【如基差金额、确定时间、调整机制(如有)】等。
(三)合理设置保证金条款
合同中约定的保证金条款应明确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是履约担保,而非加杠杆进行投机交易。具体而言,基差贸易合同应明确保证金的金额、支付时间、追加条件、退还条件等。
(四)合同中勿出现和货物买卖相悖的内容
基差贸易合同本质上是现货买卖,合同双方是平等的交易对手方关系。而期货交易一般被理解为双方是期货经纪关系,因此为了避免涉案交易被认定为是期货交易,合同中不要出现“服务费”“代理费”“委托”等字眼,也不能存在一方自行承担期货盘面损失的内容。
二、合同签署及履行过程的风险防范
(一)合同磋商过程
目前,根据笔者的了解,点价交易的沟通一般都是双方的业务人员通过微信或者电话沟通商业要素。因此,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在与产业客户/贸易商的沟通过程中不要出现与现货买卖不相符的内容。尤其对于微信聊天记录,出于交易效率考虑,如果产业客户/贸易商只写“买/卖期货合约”,建议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人员也要在微信里加入买某某现货等字眼,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当发生争议时,如果审查微信聊天记录,尽量做到不能被司法机关认定为双方是在沟通期货合约的买卖。同时,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人员需要做好证据留存工作,应保留好双方的沟通记录、合同文本、补充协议等文件,以证明合同条款的协商过程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尤其在业务人员离职后,风险管理子公司需确保能提供完整的合同沟通过程的聊天记录。
(二)合同履行过程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风险管理子公司应保留好交货凭证、付款记录、发票、违约通知等文件,以证明双方的履行情况和明确违约责任的承担。
(三)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业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变化和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例如,在基差贸易操作中,业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期货合约价格的波动,及时调整风险对冲操作策略。
另外,风险管理子公司也可以定期组织业务人员进行基差贸易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业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基差贸易的操作流程和风险防范措施。
三、现货仓单管理及与第三方仓库的合作
(一)仓单与仓库的风控
基差贸易中涉及的仓单建议尽量选择标准仓单,避免使用非标仓单。非标仓单的安全性和流通性较差,容易引发风险。在选择仓单时,应充分考虑仓单的标准化程度、流通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优先选择标准仓单,以降低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另外,风险管理子公司需选择信誉良好的存储仓库,建立存储仓库信用评估体系。对存储仓库的存储规模、行业信用、存储地点等进行尽职调查。在选择存储仓库时,应对其资质、信誉、管理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障货物的安全存储和顺利交割。
(二)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控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查库、巡库、验货,并定期与仓库进行核对,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存货的安全。
四、对冲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管理
风险管理子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在基差贸易业务中,应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对冲功能,合理设置对冲头寸,及时调整对冲策略,以降低市场风险对业务的影响。同时,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变化,及时调整对冲头寸,避免因市场剧烈波动导致对冲效果不佳。
另外,风险管理子公司需加强风险预警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风险。在基差贸易业务中,应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和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保证金比例、提前终止合同等措施,以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差贸易业务虽为实体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但其中蕴含的合同性质认定、履行过程风险以及市场与信用风险等不容忽视。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开展基差贸易业务时,需从合同内容制定、合同签署及履行过程、与第三方仓库合作以及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综合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采取全面且细致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明确合同条款、规范磋商与履行流程、审慎选择仓单及存储仓库、加强监控与预警等手段,可有效降低业务风险,确保基差贸易业务的稳健开展,为公司的持续发展筑牢风险防线。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成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或建议。 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的任何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络,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使用。转载或引用时须注明出处。
相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