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所刑事业务联训(第31期)刑辩40年—中国刑事辩护制度回顾与展望暨翟建律师工作室成立仪式
发布日期:2025-08-25
2025年8月22日,“上海十所刑事业务联训”第31期以“刑辩40年—中国刑事辩护制度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特邀知名学者、行业同仁以及刑事辩护制度改革的亲历者,通过主题分享等多元形式,共同梳理刑辩制度四十年的演进历程。近年来,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公众对高质量、专业化刑事法律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刑事案件的复杂性与专业性,也对律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标准与更严要求。自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以来,中国刑事辩护事业也经历了深刻变革与长足发展。同时,又恰逢大成上海翟建律师执业40余年,为充分发挥翟建律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大成刑事业务的品牌影响力,并持续推动上海刑事辩护行业的整体进步,大成上海决定成立“翟建律师工作室”。

本次十所联训围绕“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历程”“刑事辩护制的现状与刑诉法修改”“刑辩40年故事——回顾与展望”三大主题开展,由大成上海管委会委员、刑事专业组联合负责人朱海斌律师主持。

大成上海管委会委员、刑事专业组联合负责人 朱海斌
十所联训伊始,大成上海执行主任付强对本次莅临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付律师提到,“上海十所刑事业务联训”自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十期围绕各类刑事领域热点话题的专业活动,这一平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刑辩律师交流实务经验、凝聚职业共识的重要阵地,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次第31期以“刑辩40年——中国刑事辩护制度回顾与展望”为主题, 将为刑事法治的完善注入新动能。他还提到,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以来,中国刑事辩护经历了从“法庭旁观者”到“当事人权利守护者”的深刻蜕变。四十余年,刑辩制度以坚实的脚步铸就法治丰碑。付律师强调,事务所也将在今日正式成立“翟建律师工作室”,他期待,工作室的成立能推动刑辩业务标准化、专业化建设,为行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精英人才。最后,付律师表示,大成上海将始终以专业化为核心导向,在刑辩理论创新、实务研究、公益法律服务等领域持续深耕,助力中国刑事法治迈向更高水平。

大成上海执行主任 付强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徐宗新在致辞中指出,刑事辩护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不断优化、从逐步完善到如今让民众享受法治带来的安全感的多个重要阶段。中国刑事辩护之路的每一步都走得极为不易,充满挑战与艰辛。展望未来,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需要法律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全面法治的目标前行。他还提到,翟建律师是中国刑事辩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人物,翟建律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素养、过人的胆识气魄以及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在刑事辩护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推动中国刑事辩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徐会长还强调,本次十所联训阵容强大、规格颇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他提到,到2035年实现法治中国是每一个刑辩人共同追求的愿景和不懈奋斗的方向。最后,他祝愿翟建律师工作室的成立能够为中国法治建设发挥更多积极作用、做出更大贡献,与全体法律人一道,齐心协力为2035年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而努力。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徐宗新
在第一个分享主题“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历程”中,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恩海结合高校教学与兼职刑事辩护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脉络。他指出,1979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历经多年三次修订后,条文数量明显增加,直观体现了对刑事辩护制度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王教授表示,诉讼程序的丰富也为刑事辩护带来新空间,从最初仅有普通程序,到增设简易程序,再到新增特别程序,既适应了复杂的司法实践,也拓展了辩护业务范围。王教授还强调,我国刑事辩护制度虽面临发展挑战,但总体趋势向好。作为现代法治理念的重要体现,其完善需要长期努力,当代从业者正肩负着推动制度进步的历史使命。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王恩海
大成律师事务所刑委会牵头人娄秋琴律师在分享中提到,在中国刑事辩护40年的发展历程中,刑辩律师见证了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的曲折进步。从最初侦查阶段的辩护缺失,到1996年区分"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称谓,再到2012年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2018年《监察法》实施后,职务犯罪辩护面临新挑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践中也出现异化,部分地区认罪认罚率畸高,导致辩护空间被压缩。随后,娄律师指出,作为刑事辩护律师,我们既要正视当前困境,更要积极寻求突破;要坚持专业独立辩护,即使当事人认罪认罚,也要严格审查证据,确保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要重视程序性辩护与实体辩护并重,通过合法程序争取实质正义;要拓展辩护维度,从单纯庭审辩护延伸到审前沟通和判后救济;要凝聚行业合力,通过个案推动制度完善。最后,她强调,当前刑事辩护虽面临挑战,但仍有可为空间。只要坚持专业、恪守职责,律师仍能在现有框架内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们既是法治进程的见证者,更应成为推动者,通过每一个案件的扎实辩护,共同促进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大成律师事务所刑委会牵头人 娄秋琴
在第二部分“刑事辩护制的现状与刑诉法修改”的主题分享中,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思维表示,对刑事辩护制度现状的整体判断可概括为 “调整期”。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制度与规则的建设总体依然是向前发展的。所存在问题通常是对制度或者的错误运用。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要解决三对矛盾:一是改革的不断升温与实践效果的冰冷,刑事司法领域改革不断,但对实践工作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有限,庭审实质化被进一步削弱;二是职业化队伍扩大与专业化技能不足,律师队伍规模增长,但专业化程度没有随之提高,认罪认罚的大量适用使得核心业务能力下降;三是要求转变与认知的欠缺。要认识到协商的技能与对抗的技能同样重要。关于刑诉法修改,王律师认为目前并非最佳时机,需等待时机成熟。他提出,修改应目标明确,避免方向性矛盾,需强化相关规定,解决控辩失衡问题。

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 王思维
上海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专业委员会主任虞思明提到,当前刑事辩护面临多重困境,他列举了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制度、证人出庭制度、鉴定权受限等不同阶段、部分制度性障碍使辩护权在实践中难以真正落实。他还分析了辩护人与当事人关系现状以及辩护人尴尬定位的具体表现。虞律师进一步指出,刑事辩护面临的更深层次问题主要源于社会治理价值取向的偏差、诉讼结构的封闭循环,以及少数社会舆论对刑辩律师存在一定偏见,对律师工作认知偏差,从而忽视了律师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价值。最后,虞律师认为未来刑诉法修改应当适当结合上述问题进行考量,期待新的改革能够打破制度性障碍,真正落实辩护权,促进司法公正。

上海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专业委员会主任 虞思明
本次活动的压轴主题“刑辩40年故事——回顾与展望”邀请了首届东方大律师翟建进行现场分享。翟建律师结合自身执业经历,系统梳理了中国刑事辩护制度自1979年以来的发展脉络,并对新时代刑事辩护的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在回顾行业发展历程时,翟建律师特别提及1981年的首次出庭经历,展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律师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在"国家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定位下,律师群体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专业服务供不应求。翟建律师着重指出,刑事辩护事业的进步关键在于执业理念的持续革新。他强调,当代刑事辩护应当突破传统"举证证明无罪"的思维定式,转而聚焦于"合理怀疑"的构建与论证——只要辩护观点具备充分理据且能形成有效质疑,就应当获得司法层面的充分重视。针对当前刑事辩护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翟建律师特别呼吁强化程序正义的理念认知。他认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仍需通过持续的专业研讨与经验交流,逐步消弭理念认知层面的差异。最后,翟建律师总结道,中国刑事辩护制度40余年的发展,既见证了从无到有的制度构建,也经历了理念与实践的碰撞与调整。他希望通过持续的理念更新与交流,推动刑事辩护回归“保障人权、追求公正”的本质。

首届东方大律师 翟建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孙万怀与在座嘉宾探讨了中国刑事辩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孙院长首先通过苏惠渔先生的经典辩护案例为切入点,展现了早期刑事辩护的艰难处境,律师在司法场域中的角色犹如"敲边鼓",虽难以即刻扭转案件结果,却为司法进步悄然播撒下希望的种子。随后,孙院长引入德国法学家耶林"为权利而斗争"的理论演变,从历史法学派的深厚积淀,到概念法学派的严谨思辨,再到利益法学派的现实关怀,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法律理念对刑事辩护实践的深远指导意义。他深刻指出,刑事辩护绝非单纯的技术操作或法律逻辑推演,而更需要理念层面的高屋建瓴与精神引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刑辩律师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但通过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司法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漫长的砥砺过程。最后,孙院长勉励大家,在正视当前困难的同时,更要以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思维,看到法治建设的整体进步与光明前景,携手推动刑事辩护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 孙万怀
在对中国刑事辩护制度4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一制度从初步确立到逐步完善的艰辛与辉煌。从1979年第一部刑事诉讼法确立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到如今辩护权向全流程辩护、有效辩护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法律人的心血。而在这 40 年的发展长河中,翟建律师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参与者与。他从上世纪 80 年代就投身刑事辩护领域,以卓越的辩护技巧和坚定的职业操守,在业界博得广泛好评。他是上海首家个人开业律师事务所的创办者,是首届东方大律师,是“全国十位优秀刑事辩护律师”,更是无数刑辩律师心中的榜样。
通过“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历程” “刑事辩护制的现状与刑诉法修改” “刑辩40年故事——回顾与展望”三大专业主题的一路铺垫,翟建律师工作室成立仪式正式启动了。本次仪式由大成上海监委会主任顾伟律师主持。

大成上海监委会主任 顾伟
翟建律师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是对翟建律师40余年辉煌执业生涯的致敬,更是紧扣中国刑事辩护制度40年发展主题的重要举措。工作室的成立,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刑事辩护事业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传承翟建律师的专业经验与精神,继续推动中国刑事辩护制度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
大成律师事务所董事局副主席、大成上海主任陈俊代表大成上海全体同仁对工作室成立表示祝贺,向莅临现场的嘉宾致以热烈欢迎。陈律师盛赞翟建律师是刑事辩护领域深耕四十余载的领军者。他特别提到,2012 年翟建律师携团队加入大成上海,为律所刑事业务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大成上海及全国刑事领域专业化建设迈出关键步伐,其贡献 "值得铭记于心"。在回顾大成上海刑事业务发展成果时,陈律师指出,在翟建律师团队的引领下,律所已培育起一支在刑事专业诸多领域具备深厚积淀的专业队伍,凭借精湛服务在业界树立良好口碑。面对新时代法治建设要求,陈律师表示,工作室的成立是传承执业智慧、锻造高素质团队的重要平台,将助力大成提升刑事业务核心竞争力。大成将全力支持,以工作室为纽带深化行业交流,探索专业创新与业务协同,为完善中国刑事法治贡献力量。最后,陈俊寄语翟建律师工作室成为 "引领刑事辩护领域的新旗帜"。

大成律师事务所董事局副主席
大成上海主任 陈俊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邵万权对“翟建律师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邵会长提到,翟建律师是上海律师行业的一面旗帜,他承办了数百起重大疑难案件,用专业与智慧捍卫公平正义、培养了众多刑辩精英,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工作室的成立,也是推动刑辩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邵会长期待,翟建律师工作室能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刑辩实务指南。也希望工作室能助力青年律师成长,培养复合型刑辩人才。同时也期待,工作室够推动刑事法律援助成为公益法律的灯塔。上海律协也将权利支持工作室建设,助力其成为全国刑辩领域的“标杆平台”。邵会长还指出,工作室的成立,正是对“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也希望,工作室成立后能坚守专业初心、强化行业协作、响应时代需求。最后,邵会长祝愿翟建律师工作室硕果累累,共同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 邵万权
浦东新区司法局副局长贾力出席并致辞,对工作室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深耕刑事辩护领域的翟建律师致以崇高敬意。贾力指出,翟建律师作为首届东方大律师,在刑事辩护领域深耕多年,以精湛专业能力和高尚职业操守赢得业界广泛赞誉。他强调,大成上海作为上海法律服务行业的重要力量,此次成立翟建律师工作室,充分彰显了其在专业布局上的高瞻远瞩与责任担当。从区域发展维度,贾力表示,法治建设是浦东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法治环境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翟建律师工作室的成立,将在刑事案件办理、法律理论研究、法治理念传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浦东法治建设注入新活力。立足浦东打造国际一流法治环境的目标,贾力期待工作室以浦东为根基、辐射全市,与各类法律机构协同发力,以专业服务应对复杂法律挑战,以创新思维探索解决路径,以传承精神培育法治人才,为浦东法治进步与城市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浦东新区司法局副局长 贾力
上海市司法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缪晓宝在仪式上致辞,他回顾了自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投身司法行政工作以来,亲历了上海律师制度从恢复初期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四十余年间,他见证了刑事辩护行业从探索阶段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全过程,更目睹了一代代优秀律师为法治建设挥洒汗水、贡献力量。缪晓宝高度评价翟建律师,称其是上海刑事辩护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从业数十年来以精湛专业素养守护司法公正,以严谨职业操守践行法治信仰,其执业生涯折射出刑事辩护行业从探索走向成熟的轨迹。他认为,翟建律师工作室的成立是专业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将个人智慧转化为行业共享资源的创新实践,对发挥翟建律师专业优势、提升大成刑事业务品牌影响力、推动上海刑事辩护行业整体发展意义重大。他期待,翟建律师工作室能立足新起点,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引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产出更多高质量专业成果,为上海刑事辩护行业蓬勃发展及法治上海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市司法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缪晓宝
大成上海刑事专业组负责人马朗介绍了翟建律师工作室成立背景与未来规划。他表示,翟建律师被誉为“为法庭而生”的刑辩大师,从业四十余年,以精湛技艺、深厚素养和非凡天赋,成为业内公认的领军人物。他的辩护风格举重若轻、冷静清晰,尤其在高压环境下展现出超强的说服力,是“天赋型”律师的典范。
他提到,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旨在系统整理、传承翟律师碎片化、隐形的刑辩知识与技术,更致力于打造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专业平台,推动“海派刑辩”品牌的发展。其“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既是翟律师个人的执业特色,也代表了上海律师精专务实、质量至上的共同理念。他指出,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是对翟建律师职业生涯的致敬,更是大成律师事务所面向未来、布局高端法律服务的关键一步。工作室将持续在刑事辩护与合规领域深耕,助力青年律师成长,书写海派法律服务的崭新篇章。最后,马律师衷心感谢各位所有莅临现场的嘉宾们以及一路以来的同仁们对翟建律师工作室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未来依然携手共进,共同谱写海派刑辩法律服务的新篇章。

大成上海刑事专业组负责人 马朗
大成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王立宏为揭牌仪式发表致辞,他表示,翟建律师作为中国刑事辩护领域的杰出代表,其工作室的成立是上海法律界盛事,也是大成专业化发展的里程碑。翟建律师数十年来始终以精湛的专业能力、深厚的法学素养和恪守正义的职业精神。工作室的成立,既是对翟建律师个人专业品牌的重要认可,也是大成体系化建设高端法律服务力量的关键一步。他指出,工作室将整合优势资源,聚焦复杂争议,为大成刑事业务板块注入新动力,为上海及全国企业合规、刑事风控等提供高标准解决方案。最后,他希望工作室以“专业极致、务实创新”为宗旨,持续在刑事辩护、危机应对、金融犯罪防控等关键领域精耕细作,打造法律服务标杆,成长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品牌工作室,共同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大成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王立宏
上海市司法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缪晓宝,上海市司法局原党委副书记李继斌,上海市司法局原副局长王协,浦东新区司法局副局长贾力,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邵万权,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徐宗新,大成上海主任陈俊,大成上海党委书记陈峰共同为“翟建律师工作上”成立揭牌。

圆桌讨论(从左至右)
大成上海主任 陈俊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 邵万权
上海市司法局原副局长 王协
上海市司法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缪晓宝
上海市司法局原党委副书记 李继斌
浦东新区司法局副局长 贾力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徐宗新
大成上海党委书记 陈峰
首届东方大律师翟建律师对班主任程璞老师亲临现场参加工作室成立倍感温暖,翟律师表示,作为从业40余年的刑辩律师,虽然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始终坚守在法律服务一线。他强调,“传承”是本次活动的关键词,他很欣慰能看到许多优秀后辈,虽然部分律师转战其他领域,但海派律师精神仍在延续。他也深刻认识到,刑事辩护律师是行业发展中较为活跃的一批群体,但也最容易陷入困境。面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年轻律师的困惑,弘扬海派律师的专业理念尤为重要。翟律师指出,专业、务实、理性是海派律师的特点。我们既要勇于为当事人争取权益,又要恪守职业底线;需始终坚持与公权力理性对话,既不畏惧也不冒进。最后,翟律师表示,他将继续通过案件研讨、专业培训等方式,与年轻律师分享实务经验,共同守护海派律师的专业精神,为推动法治进步贡献力量。

首届东方大律师 翟建

班主任 程璞
本次仪式也特别邀请了首届东方大律师代表们出席见证,他们以真挚话语表达祝贺。朱树英、游闽键、鲍培伦、江宪、徐晓青分别分享了与翟建律师的交往故事或对刑辩事业的感悟或是对行业发展的期许。
仪式最后,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董事局主席袁华之代表大成律师事务所向翟建律师工作室的成立致以祝贺,袁主任因公务在身,委托大成上海主任陈俊代念贺词,他提到,自1979年中国律师制度恢复,《刑事诉讼法》同年正式生效,四十载春秋更迭,中国法治建设有了跨越式发展。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完善、律师辩护权保障等一系列制度革新,都凝聚着法律人不懈的智慧付出与坚定的执着坚守。袁主任强调,翟建律师等老一辈刑辩人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无畏的勇气,为整个行业树立起标杆,推动中国刑事辩护实现了从“有无”到“强弱”的质的飞跃。他对翟建律师在从业生涯中的专业技能表示了高度赞誉并指出,翟建律师工作室的成立,是积极响应时代需求,深化专业分工、传承刑辩精神的关键举措与重要实践。未来,希望以工作室为平台,汇聚全国刑辩领域的精英力量,整合优质资源,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同时,他也期待翟建律师工作室能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峰代表大成上海向翟建律师赠送四十周年执业纪念礼

陈俊代袁华之主任赠送祝贺礼
至此,刑辩40年—中国刑事辩护制度回顾与展望暨翟建律师工作室成立仪式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既是对中国刑事辩护发展历程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新起点。翟建律师工作室的成立,不仅为专业传承提供了创新范式,也将为推动刑事辩护专业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工作室将聚焦刑事辩护实务研究、青年律师培养和专业化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海派特色的高端法律服务品牌。期待工作室未来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刑事辩护生态。

合影照片
相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