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第二十期主题活动“汽车行业的绿色未来与法治新征程”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12-19


2024年12月6日,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第20期主题活动“汽车行业的绿色未来与法治新征程”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上海英国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办,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商事仲裁研究中心、上海市法学会仲裁法研究会、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作为支持单位。来自汽车行业的众多行业代表、律师和学者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上海国仲密切关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法律需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与车辆集成、企业ESG发展理念等新趋势的兴起,地缘政治及各国行业政策差异使得汽车行业面临包括数据安全监管、车辆出口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多类型、全方位的法律风险。上海国仲发挥商事仲裁的专家审裁、管辖恒定、非公开审理及裁决可跨境执行等优势,积极为汽车行业提供法律服务,解决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各类纠纷,护航汽车行业稳步前行。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经济领事Sophie Lau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英国与中国在贸易和气候方面的合作至关重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持续能源投资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选择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中国,也影响全球。为了应对全球挑战,我们需要在全球净零排放、健康和贸易增长等方面合作。这类活动有助于支持这一工作,提高英国理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支持双边贸易。她表示,2024年10月,英国25%的新车销量来自新能源汽车。她感谢与会者分享他们对汽车行业最新发展和挑战的见解,希望此次圆桌会议能加强英中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

 

 

上海英国商会执行会长Stuart Dunn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将聚焦几个关键议题,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建议:“今天我们讨论的议题包含范围3排放挑战、全球汽车供应链的法律挑战以及自动驾驶及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希望中英双方能通过开放对话,合作共享专业知识,共同应对行业挑战,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提供独特机遇。”

 

 

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作开幕致辞。他指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是双方产业合作的重要方向,具有显著合作机遇与互补性。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一员,双方在贸易、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合作紧密。面对复杂经贸形势,中英应加深理解,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汽车行业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

 

 

致辞过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和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晨安共同发布“第二届上海国际汽车高质量发展法律论坛”。未来,上海国仲将致力于推动论坛的高质量举办,加强与汽车行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为行业的法治发展和高质量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合作发展部部长许索晟主持。

 

 

第一场专题研讨主题为《全球汽车产业当前和未来的法律挑战》,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杨光主持,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业与贸易部尖端制造与交通行业中国区主管Aminda Tang,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业与贸易部汽车部门中国区主管Joy Gu,捷豹路虎中国人力资源副总裁Matt Anderson,上汽安吉物流党委书记陈茜茜,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健民,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进行分享。

 

 

Aminda Tang女士指出,英国早在2019年便成为全球首个通过法律承诺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主要经济体,并设定到2035年所有新车和货车销售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为加速汽车绿色转型,英国政府设立了汽车转型基金,支持电动化转型及电池、电机、电控,燃料电池等关键领域的产业发展,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机遇与保障。

 

 

Joy Gu女士指出,英国政府在政策方面为提升排放标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行业角度来看,英国电动汽车在2023年11月的市占率创下近两年新高,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同时,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也在迅速发展。英国贸易部希望与更多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两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为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贡献力量。

 

 

Matt Anderson副总裁指出,随着对环境可持续性和先进技术的需求增长,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公司日益减少,企业需适应这一变化。消费者愈发重视燃油效率和排放,正推动汽车行业显著变革,相关法规也加剧了这一趋势。汽车公司需调整产品策略以符合市场需求,并在组织内部推动文化转变,提升员工及供应链的环保意识。他认为,推动环境可持续性不仅可增强企业韧性,还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陈茜茜女士指出,汽车全球化布局下,供应链发展对汽车行业至关重要,但物流成本上升成为一大挑战。欧盟跨境运输规则及司机工作时间限制也影响了汽车物流效率。为应对这些变化,中国企业需构建绿色、低碳且符合国际标准的供应链体系,并加强ESG建设,以顺利融入全球市场。未来,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委员会将成为公司应对全球供应链挑战的关键策略。

 

 

戴健民律师指出,未来汽车行业的CEO可能来自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多元学科背景。随着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发展,数据成为核心资源,但数据所有权和商业利用的边界仍有待明确,且数据泄露和安全风险日增。车企需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必要时需要购买数据安全保险。同时,企业需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合规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与严峻的监管环境和全球市场的挑战。

 

 

孙晓红秘书长指出,尽管中国汽车行业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和加税政策表示关切,认为这可能导致不公平的价格承诺差异,但双方仍致力于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中方业界认为,汽车行业的复杂性和技术差异使得价格承诺的实施面临一定挑战,且在此过程中,部分细节仍需进一步澄清。除此之外,尽管欧盟为行业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合规框架,且中国汽车行业在遵守合规要求方面表现良好,尤其在电池护照相关的产业链尽职调查方面已有进展。但于9月发布的欧洲竞争力未来报告中指出,其多个行业竞争力下滑。未来欧盟或更重视产业竞争力,寻求可持续性与竞争力间的平衡,希望双方可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场专题研讨主题为《在汽车行业实现净零排放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及如何解决范围3的温室气体排放》,由上海英国商会法律与法规委员会联合主席Prof. Adolf Peter主持,吉凯恩汽车中国区总裁Charlie Qiu,阿斯顿·马丁拉贡达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Dr. Bernd Pichler,捷豹路虎中国人力资源副总裁Matt Anderson,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合规部总监岳海燕,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高级经理杨吉进行分享。

 

 

Charlie Qiu总裁指出,吉凯恩公司计划在中国加速绿色转型,通过新能源和太阳能发电项目提升绿色用电比例。同时,其在中国合资企业及供应链正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合作伙伴履行ESG承诺。展望未来,吉凯恩将进一步强化供应链管理,鼓励更多供应商采取可持续发展措施,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Dr. Bernd Pichler指出,未来汽车行业将面临巨大转型,尤其在城市交通中,燃油车将被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取代。豪华车品牌虽面临消费者对内燃机的需求,但仍将加速向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转型,以实现零排放。阿斯顿·马丁将推出首款混合动力超跑,并致力于可持续能源。未来,低成本运输服务、自动驾驶和电动化将成主流,中国或成最快实现这一变革的地区。

 

 

Matt Anderson总裁指出,碳排放无形的特点导致许多人难以认识到其重要性。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框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扮演重要角色,但仅设定目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企业需克服诸多挑战。例如,在减排过程中,企业面临测量和沟通难题,特别是难以量化的指标。此时,SBTi目标能推动企业更有效地执行ESG计划。

 

 

岳海燕总监指出,汽车行业在追求净零排放目标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范围3的减排上。当前,减排主要依赖企业自觉,因缺乏强制性法规和有效的激励政策,致使为减排支付了额外成本的车企市场竞争力受限。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减碳付费尚不确定,若长期无法平衡成本与效益,减碳措施难以持续。未来,统一且强有力的法规和激励性政策出台,将为行业提供更多减排动力,推动实现减排目标。

 

杨吉先生指出,各国、地区、行业及企业发展阶段各异,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和要求亦不同,因此强制将统一标准纳入合同需谨慎。针对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的识别、评估和核查的问题上,应加速产业链实景数据调研,构建高效碳排放数据管理平台。他介绍,宁德时代自2021年起每年对外发布碳排放核算报告,于2023年发布了碳中和目标,2024年在公司内部上线了时代碳链平台,协助宁德时代精确管理碳排放数据。

 

 

第三场专题研讨主题为《自动驾驶的近期和未来发展、新技术趋势》,由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主持,康南智能供应链系统首席执行官Kai-Marcel Dodel,中国公路学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陈宏云,Momenta政府事务高级总监王飞,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云虎进行分享。

 

 

Kai-Marcel Dodel先生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尤其是在长途运输和城市导航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尽管长途公路运输相对简单,且电动汽车为自动驾驶提供了更多机遇,但软件故障时的保险赔偿问题尚不明朗。他相信,技术进步将推动自动驾驶降低成本并提升安全性,但同时也会带来新挑战。

 

 

陈宏云先生对中国国家和地方层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政策法规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发展前景、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等进行了交流。

 

 

王飞总监指出,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实现需攻克安全体验、政策法规及成本控制等核心难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和硬件的成本正逐步降低,预示着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惠及更广泛的消费群体。通过量产与持续创新,我们正朝着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及提升安全性的目标稳步迈进。

 

 

赵云虎律师指出,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虽潜力巨大,但平衡技术进步与风险,特别是法律责任分配问题,仍需深入研讨。在法律上,决定自动驾驶上路时机需权衡社会效益与成本。特别是在生命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应用面临技术障碍。未来,开源软件有望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和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发展。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高级合伙人陈峰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汽车行业的绿色转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法律和政策引导的过程。全球绿色转型中,确保各国法律框架有效实施是一大挑战。国际间需协调法律标准,避免合规成本增加及技术标准不一,这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例如,中英在排放标准和技术要求上目标一致,但实施细节有差异。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绿色转型带来机遇,但也伴随着安全性、道路交通法规更新及事故责任界定等法律问题。这些问题需通过法律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来解决。他相信,在共同努力下,未来汽车行业的绿色转型将迎来新机遇,迈向新目标。

 

 

“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是依托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形成的平台优势和聚集效应,在新的国际环境和投资经贸趋势下所推出的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围绕重点领域和热门话题,邀请国内外投资经贸主体、商协会、法律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司法和相关行政部门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商业交易和投资经贸领域的争议解决前沿问题。“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将聚焦仲裁与其他争议解决程序之间的互动与衔接,积极探索争议解决领域“中国特色”与“国际标准”融合发展的“最佳实践”,致力于推动上海成为高端法律服务“近悦远来”的集聚地,国际仲裁高朋满座谈笑有鸿儒的“会客厅”。

相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