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25 企业反舞弊视角下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研讨会:共筑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防线

发布日期:2025-07-21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决胜未来的核心命脉。然而,内部舞弊行为正日益演变为窃取和侵害企业宝贵知识产权的潜在隐患,其危害甚至超过外部侵权行为,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成为了行业热门议题。2025年7月16日,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反舞弊与刑事风控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企业反舞弊视角下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研讨会”在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圆满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副主任、大成上海监委会主任顾伟律师主持。


本会旨在为企业提供复杂商业环境下的合规发展思路和实务操作方向。与会专家围绕有效识别舞弊风险、精准运用刑事法律武器以及捍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等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与解析。

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副主任

大成上海监委会主任 顾伟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汇业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廖明涛律师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了欢迎与感谢,并指出企业运营中通过不正当手段实施的舞弊行为将实质性影响市场竞争公平性及企业生存基础。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该类风险常伴随核心人才流失等衍生问题,亟需通过完善合规机制予以防护。他呼吁法律专业人士应协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预期成效。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汇业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 廖明涛


大成上海主任陈俊律师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了欢迎,并指出商业秘密在当前商业环境中正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舞弊行为对知识产权保护构成的系统性威胁,法律专业人士需协同致力于解决方案探索。实践中,大成上海观察到商业秘密泄露已成为引发企业运营中断等问题的常见风险点。陈律师期待本次研讨会凝聚各位专家智慧共同提出可行洞见,一起破解这一挑战,并预祝会议取得预期成效。

大成上海主任 陈俊


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主任、大成上海高级合伙人刘峰律师发表了主题《商业秘密的认知误区与刑事保护难点》。他首先概述了商业秘密的类型分类,并分享了近年来商业秘密类民事案件的现状,指出原告平均胜诉率正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此类案件正逐步转向刑事案件,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刘律师随后阐述了内部员工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主要来源,并具体列举了六类常见认知误区:误区一,员工通过公司管理疏漏获取商业秘密后自认为不构成侵权;误区二,员工认为对商业秘密进行修改即不构成侵权;误区三,员工离职时向个人邮箱发送含公司信息的邮件不一定构成商业秘密侵权;误区四,公司未支付足额补偿金时员工主张可拒绝履行竞业限制约定;误区五,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即无需继续履行竞业协议;误区六,仅凭对方产品与自身高度相似即推定侵权成立。针对刑事保护实践,刘律师剖析了当前存在的立案标准高与举证难度高两大难题,并结合“金枪鱼船型线商业秘密案”的秘点界定方法论,阐述了保护商业秘密应注重在各个环节中的细节保护。报告最后就刑事犯罪认定中“未造成实质损害后果”的司法裁量标准展开了深度探讨。

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主任

大成上海高级合伙人 刘峰


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副主任、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天航律师发表了主题《商业秘密攻守道-企业商业秘密合规与刑事风控》。他首先分析了近年来侵犯商业秘密刑事诉讼案件的现状,并表示,近年来案件数量呈现明显增幅,尤其是华东及珠三角地区的技术型商业秘密案件频发,而经营型案件相对较少。李律师进而剖析了当前企业商业秘密合规管理与刑事风险控制面临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并在演讲中提出了“攻守道”框架,强调了企业需构筑组织管控体系(涵盖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措施强化及环境监测机制)以及健全人员管理体系(包括新进人员背景调查与保密承诺、在岗与离职人员的审计及行为监督)。他最后指出,商业秘密保护是平衡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机制,但协商沟通却通常是化解相关争议的优先手段。

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副主任

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李天航


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沙海涛律师在题为《企业知识产权反舞弊和刑事司法保护要点》的专题报告中,分析了近年来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多元化趋势及新兴业态中频现的风险挑战。他指出,实务受理案件中以侵犯商标权类型为主,假冒专利类案件占比相对较低但对企业造成的损害程度显著。报告进一步阐明了企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典型侵权特征:商标权受侵害比例处于高位;员工侵权行为发生频率显著偏高;科技创新企业成为主要被侵权对象;高科技犯罪手段导致证据收集难度持续提升。随后,沙律师对企业反舞弊体系进行了系统性概述,预警企业需通过前期合规措施强化、中期反舞弊专项调查及后期整改回顾与漏洞补足三阶段实现闭环管理。最后,他探讨了反舞弊保护的前置性策略框架,并解析了实务中普遍存在的难点与痛点。

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

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沙海涛


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主任、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虞思明律师在点评环节中首先表示,律师需立足于企业法律辩护者的专业定位。随后他指出,面对知识产权维权实务中的系统性挑战,权利人胜诉率持续处于相对低位,这一现象及其深层成因值得重点探析。在受侵害企业维权方面,他强调了合理运用刑事司法手段拓宽维权路径的重要性,并建议企业通过前期反舞弊调查主动识别、排除潜在隐患,从而降低后续衍生风险。针对维权落地难题,立案支持的关键性取决于前期内部调查取证的充分性。虞律师总结表示,反舞弊调查不仅是风险防控的核心环节,更是企业构建防御体系的重要实务筹码。

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主任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虞思明


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副主任、君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罗根达律师在《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刑事控告技巧分享》专题报告中指出,商业秘密案件维权策略可采取先刑后民或刑民并进模式,且该形式具备较高客户认可度。而在实务中按此方法实操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认知存在局限;刑事案件受理标准较民事程序显著从严;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的受理积极性普遍偏低。然而,刑民并进策略可能引发对方提前防范等反制行为,进而实质增加立案难度。他建议企业可考虑采取"谋定而后动"原则,优先采用先刑后民策略,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行启动民事诉讼。罗律师表示,当前宏观政策层面已通过刑法修订、司法解释持续更新及司法机关考核机制调整,系统性强化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在实务操作层面,企业在选定管辖机关后,应优先推动公安机关完成案件受理,此后方可启动司法鉴定程序。

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副主任

君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罗根达


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北京安杰世泽(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易智新律师在《员工窃密行为的刑事打击实践与探索》专题报告中,系统梳理了法律依据、司法解释及办案指引参考体系。他通过对员工主体的类型化解析(包含合法知悉持有商业秘密者与未合法知悉持有者),以及泄密行为模式的分类研究(涵盖不正当手段获取型、不正当获取后泄密或允许他人使用型、合法获取后违法泄密或允许他人使用型),构建了行为定性分析框架。报告进一步解析了入罪标准中数额认定的构成要件及其计算方法。最后,易律师结合实践案例,阐释了此类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典型难点与解决路径,为案件高效处理提供了实务参照。

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

北京安杰世泽(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易智新


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委员、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俊律师在《商海法舟:企业数字领域商业秘密攻防之道》专题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数据规模的指数级增长驱动算法效能持续迭代;迭代算法指导代码编写,并通过编译将源代码转化为可执行的目标代码;应用运行产生海量新数据,进而反哺数据规模扩张,由此形成自增强的闭环系统。基于此,杨俊律师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及其代码均是数字经济商业秘密保护的核心要素。随后,杨律师着重从防御战略视角强调其核心观点:“攻”之成立,必以“防”之存在为前提。进而指出,构建有效防御体系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数据、算法、代码在“秘密性”、“保密性”及“价值性”三大法定认定要件上的差异化特征与保护策略。杨俊律师结合多个全国性典型案例的裁判要旨与实务难点,深入剖析了上述三要素在商业秘密保护框架下的具体应用,为企业在数据、代码、算法的管理及维权全链条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合规指引与维权策略。杨俊律师的阐述,不仅清晰勾勒出数字时代商业秘密构成要素的动态演变与内在逻辑,更从攻防辩证的维度,为企业筑牢数据资产护城河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智慧的系统性风控蓝图。

上海市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委员会委员

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杨俊


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民选律师在点评中阐明,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需以维护创新主体权益为核心价值导向,同时需持续强化创新主体的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当前实务中,商业秘密在刑事与民事认定层面尚存法律适用标准的模糊地带。对于企业实施商业秘密分级管理机制,他提议采取与风险等级相匹配的防护措施,并强调企业在管理中应避免缺乏依据时的超前分级操作。最后,刘律师指出,办案实践中常常面临企业商业秘密价值难以客观认定的困扰,导致案件进展受阻,因此涉案律师需拓宽办案思维寻求破解路径。

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刘民选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靖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律师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果首先予以了肯定,并对与会嘉宾的专业贡献致以感谢。他表示,刑事保护与商业秘密领域的双重维度交叉可为个案提供多重分析视角,但在实操中,存在责任方认定模糊且刑事和民事程序交织并行的情况,因此律师需要使用更系统的方法来破解这一难题。此外,当聚焦具体案件时,单一刑事或民事思维难以应对复合性法律困境,故需凝聚多领域专家智慧共商综合性解决方案。徐律师最后总结强调,律师应拓展办案综合处置能力,突破单一执业领域思维局限。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上海靖霖律师事务所主任 徐宗新


本次研讨会通过多维度探讨,系统梳理了企业反舞弊场景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实践路径与痛点。与会专家聚焦舞弊风险识别、办案实操及创新主体权益保护等关键点,以跨领域视角为合规体系完善提供实践参照。在商业秘密保护与反舞弊领域,大成上海将持续依托专业能力和行业协作,助力企业夯实知识产权防护机制,护航创新驱动发展。

相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