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大成上海律师受邀参与“2025上海国际汽车高质量发展法律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发布日期:2025-05-07


2025年4月25日,“2025上海国际汽车高质量发展法律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指导,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主办,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协办。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作为特别支持单位之一参与本次活动。


 

本次论坛作为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的核心配套活动,以"智驾未来、法筑新程"为主题,旨在通过法治力量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保驾护航。随着中国技术的不断迭代创新,专业法律服务也正在成为世界汽车文明发展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论坛中,来自18家整车企业的30余位法律专家,以及75家汽车供应链企业的101名行业代表相聚一堂,共同研讨汽车产业法治化发展路径,绘制全球汽车产业规则建设蓝图。大成律师事务所顾问委员会副主席、董事局董事陈峰律师参与专题研讨会。


 

“车企出海的法律合规与风险防控”圆桌讨论环节中,大成律师事务所顾问委员会副主席、董事局董事陈峰律师发表了深刻见解。陈峰律师着重指出,随着中国车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法律合规和风险防控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他明确表示,各国法律体系的独立性和技术标准的差异性及不断变化,是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不仅要求中国车企深入了解和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还必须全面研究并符合当地的技术标准。以欧盟为例,欧盟于2025年实施的碳排放新规,要求新注册乘用车平均排放需降至93.6克/公里,轻型商用车降至153.9克/公里,刷新全球最严标准。同时,2024年生效的《新电池法》要求动力电池提供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声明及"电池护照",导致中国电池企业单块电池碳核算成本至少增加300元,且面临供应链透明度压力。这两项法规叠加,显著抬高了车企出海欧洲的合规成本和技术门槛。


 

陈律师还指出,中国车企国际化进程中需将投资者权利保护置于战略核心,各国政策突变、地缘政治争端及法律纠纷可能直接冲击投资者权益。比如,未来中国技术在海外市场将更多地面临知识产权纠纷或是车辆质量纠纷触发的集体诉讼等问题。因此,中国车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当地国的标准与要求,还要学会如何在国际环境中有效保护自身的权益。最后,陈峰律师建议,中国车企应加强与国内外法律专业人士的合作,建立一个全球化的信息网络,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取各国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变化信息,从而有效应对和化解风险。大成律师事务所依托全球联系网络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为中国车企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合规和风险防控服务。


 

在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进程中,法治体系正深度融入技术研发与产业协作全链条——从自动驾驶伦理框架构建到数据跨境规范完善,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国际贸易规则适配,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军市场,将持续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产业法治生态,以规则之"盾"守护创新,以制度之"桥"联通全球。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将深化专业仲裁服务,助力汽车行业法律争议高效解决,协同构建更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律师